發布時間:2021-07-05 15:09:13作者:機電設備部 胡新國閱讀次數:
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,咸寧聯合水務有限公司黨總支22名正式黨員和2名入黨積極分子,利用周末時間走上井崗山,追循革命足跡,緬懷革命先烈,感受“堅定執著追理想,艱苦奮斗攻難關”的井崗山精神。在烈士陵園,黨員們肅立在黨旗下,滿懷崇敬,聲聲鏗鏘,重溫入黨宣誓,學習井岡山精神。
我們的第一站是黃洋界,此地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,有“一夫當關,萬夫莫開”之險,舉目山巒險峻,云霧彌漫,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,如今保留著當年的哨口工事、紅軍營房。當時井岡山軍民處于紅軍主力在外,敵軍大舉來犯的嚴峻形勢下,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對抗敵方四個團的進攻,借助天險浴血奮戰,成功地保衛了革命根據地,創造了土地革命戰爭中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,探索出人民戰爭的寶貴經驗。這種軍民齊心氣勢如磐,是黨和紅軍團結動員人民群眾抗敵的寫照,毛澤東同志在紀念黃洋界保衛戰題詞中有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頭鼓角相聞。敵軍圍困萬千重,我自巋然不動。早已森嚴壁壘,更加眾志成城。黃洋界上炮聲隆,報道敵軍宵遁”。
接著,我們來到位于小井村的當年紅四軍醫務所,看到一棟兩層木質結構的房子,了解到這是中國紅軍的第一所正規醫院。當時醫療設備差,經常缺少藥品,醫務人員克服困難,自力更生,上山采草藥,用木頭、竹子自制醫療器械,利用從敵人手里繳獲來的藥品,采取中西法治療傷病員,條件艱苦出乎我們想象。紅軍師長張子清,在受重傷治療期間,捐獻出消炎用的食鹽給其它重傷員使用,自己的傷口卻沒有很好消炎而感染,獻出了寶貴生命??吹竭@些動人事跡,不禁讓人淚目。
在大井村,我們看到毛澤東、彭德懷等同志的舊居,紅軍在這里深入群眾,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,組織、武裝群眾,幫助群眾進行生產勞動,解決實際困難。舊居前有一塊石頭,被稱為“讀書石”,當年毛主席經常坐在上面讀書和戰友們促膝夜談;舊居后面有兩顆常青樹,毛主席常在樹下觀看紅軍練兵。
最后,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,沿著館內廊道向前走,一幅幅革命時期的珍貴畫面徐徐展開。中國革命歷史最偉大的革命根據地,每一步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鋪就而成,在這里既看到了革命斗爭的腥風血雨,也看到了建設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不同時期發揚出來的井岡山精神。這種精神開辟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,鍛造和培育了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;這種精神激勵著中華兒女為祖國解放、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頑強拼搏,英勇奮斗,井岡山精神永遠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,永遠是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。